漫漫黄沙间,点点新绿铺展。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这片曾经的飞沙之地,正悄然从荒漠向绿洲缓缓变化。
近日,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与三棵树联合主办的“一亿棵梭梭”项目十周年分享会暨种植体验活动,在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基地举行。三棵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荔芳、美好生活事业部总经理兼SEE基金会理事洪圣葆、SEE基金会副秘书长田艳萍、荒漠化防治项目总监孙静,与三棵树志愿者、合作伙伴、媒体代表以及阿拉善牧民等齐聚一堂,共赴这场绿色之约,共同回顾十年治沙的艰辛历程与成果,并开启新十年行动计划,为荒漠化防治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十年坚守:以行动践行绿色承诺
“十年坚守,绿见新生”是本次活动主题。洪圣葆以《信念的种子:从承诺到行动》为题,回顾了自己初入阿拉善沙漠时“风沙扑面、满口沙粒”的震撼,也讲述亲手种下梭梭那一刻的触动,“三棵树的绿色基因,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一次次俯身实践的郑重承诺。致敬所有在荒漠中顶高温、抗风沙的‘铁军’志愿者与伙伴!荒漠化防治仍任重道远,我们诚挚邀请更多企业与个人加入,在阿拉善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三棵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荔芳表示,三棵树始终秉持“敬天爱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生态保护融入企业发展基因,通过与SEE基金会公益合作,我们已捐种下272万棵梭梭,为阿拉善荒漠筑起了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更通过生态产业带动牧民增收,真正实现“治沙护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绿见新生:十载春秋筑绿色长城
十年,这片黄沙漫天的土地开始泛起一抹抹新绿。2016年,三棵树与SEE基金会“一亿棵梭梭”项目携手,以定向捐赠为起点,每年带领员工奔赴阿拉善,挥锹植绿,种下了“人与自然共生”的中国答案。如今,荒漠正在褪去,绿洲正在生长,当牧民的笑脸随梭梭一起舒展,我们更深信——荒漠可以被治理,而这场跨越十年的绿色接力仍在续写。
徐荔芳、洪圣葆、田艳萍与牧民代表共同启动《点亮绿洲·十年硕果发布》仪式。大屏幕上,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徐徐展开:累计捐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272万棵,实现固沙2720万平方米,助力约6万亩荒漠化植被恢复;15户牧民直接受益,辐射带动4个苏木、8个嘎查;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创新生态保护模式,连续9年参与腾讯99公益日;加入蚂蚁森林开放计划,已在线上开放130万棵梭梭树供公众认领,与公众携手把绿色种进沙漠深处。
迈向未来:新十年绿潮再涌
站在十年新起点,三棵树以一场庄重的捐赠仪式拉开2025绿色大幕。未来十年,三棵树将聚焦三大跃迁:一是规模跃迁,继续扩大梭梭种植,推动荒漠修复版图持续延伸;二是模式跃迁,深耕“互联网+公益”,以数字技术拓宽公众参与场景,放大生态效益;三是领域跃迁,从单一治沙迈向“荒漠—森林—海洋”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体系。
在活动现场,三棵树志愿者俯身沙海,亲手完成挖坑、扶苗、培土、浇水的每一道工序,风沙扑面却挡不住他们的热情,一株株梭梭就此扎根于黄河西岸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此刻,植树之艰辛与生态之重任,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让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在这片黄沙中生根发芽。
在线上,三棵树再度携手蚂蚁森林开放计划,首批专属梭梭树苗同步上线,公众只需在蚂蚁森林积攒17900克绿色能量,即可“云种植”一棵属于自己的梭梭。
线下根系深扎,云端指尖点绿,双线并进的生态接力,正一寸寸染绿阿拉善的荒漠。自2002年创立以来,三棵树将“道法自然”深植企业基因,始终笃信企业价值不止于经济增长,更在于守护自然、回馈社会。十年来,三棵树发起一场场跨越山海的绿色行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写进阿拉善的沙丘、崖柏的峭壁、海龟的归途。
这场旷日持久的公益长跑,是“敬天爱人”承诺的生动注脚,更是一颗颗信念的种子——它们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召唤更多同行者,让荒漠重返葱茏,让绿色成为未来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