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专项行动推动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育专精特新—— 万亿级产业链生态圈强势崛起

2024-06-27 16:01:52 来源:

我市着力构建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形成“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建材—家居”万亿级、“机械—电子”万亿级的产业链群。图为沥青生产领域的“全才”铁拓机械。 (洛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的福建百宏公司生产火热,各主体化工装置假期无休,24小时运转。(百宏集团供图)

铁拓机械累计拥有550项专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洛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万亿城市”泉州,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壮大“大手拉小手”,营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局面,万亿级产业链生态圈不断提升。

      近年来,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嘱托,坚持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持续推动培优扶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进一步延伸壮大产业链。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5家(其中省级209家),占规上企业数5.5%,带动中小企业集聚配套。在龙头带动下,形成专精特新、高新企业、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覆盖机械装备、材料制造、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等行业,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7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创新型中小企业103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以上排名均不包括厦门)。

      培优扶强

      龙头企业建园区聚链成势

      当前,泉州龙头企业的阵营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喜人,35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全市GDP贡献近20%的产值。泉州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鼓励各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体系,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局面逐渐显现。

      近年来,我市出台《泉州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若干措施》等文件,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龙头促进计划,推动“企申高、高升规、规转高”,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市滚动更新省级龙头企业名单209家,市级龙头企业355家,三年完成推动“小升规”近3000家。

      这些龙头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链条延伸的“领头雁”与“生力军”。我市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建园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园区、中小微企业进园区,发挥链主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共享研发、能源、物流仓储等配套,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围绕龙头企业的延链、补链需求,周边再布局一批配套型小微产业园,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和效率。

      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正积极发挥牵引作用,以产业生态中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将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拓展辐射到全产业链,真正起到“以大带小”的效果。政企携手下,已有不少龙头企业带动园区集聚成势。鞋服产业方面,安踏集团建设安踏智慧产业园,打造智慧标杆工厂,配套全球体育运动科研创新实验中心、智能化生产研发中心,补齐产业链高端环节;南安产业生态走廊引入双龙头链主,以九牧为龙头,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布局建设万洋、数字卫浴、奥飞、佳福斯、民生电商、云科直播、恒润高科、云科高定等总面积超2000亩的小微产业园,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200多万平方米,同时引来中国五矿布局建设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高端阀门智造园,配套搭建集采平台、阀门市场。

      数字赋能,也是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条提升的强大动能。我市抢抓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两个城市试点契机,聚焦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施《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逐步推动企业从单机改造向整线改造转型,打通企业生产端到销售端数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率。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方面,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引入华为、西门子等知名服务商做顶层设计方案,自上而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管理变革,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典型标杆。围绕智能化改造、5G应用等方向建立产业数字化项目滚动库,推动培育华宇织造、兴业皮革、达利食品等2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科牧、九牧、信泰等5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同时,上线“数字超市”平台,快捷、精准、有效实现数字化服务商与企业供需对接,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

      育苗成林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跃居全省首位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足、发展潜力大,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力军。推动中小企业加强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制定《泉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的同时,我市出台《泉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持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全方位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扶持体系。

      存量方面,我市坚持分行业、分梯队选育培育,持续做大后备库、提高培育率、建好专业园,让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育苗成林;增量方面,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招商、“链主”企业招商,实施横向壮链、纵向延链的招商策略,精准引进和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69家,数量均为全省第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倍。截至目前,我市有效期内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全省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7家(全省第一)、创新型中小企业1036家(全省第一,以上排名不含厦门单列自评)。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5.85件,年研发经费投入平均907万元、占企业营业收入平均达5.16%,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达13.26%,企业净利润率达8.2%;已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按照产业定位更精准、研发资源布局更全、产业基金配套更多样、扶持政策更优等要求,重点创建首批15个专精特新园区。对入园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融资贴息、租金补贴、达产奖励、优化服务等政策支持,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大院大所、人才创新要素进园区。其中,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培育半导体辅材辅料、半导体终端应用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门类,布局智能工厂、技术研发平台、创新中心;晋江市芯智造产业园培育集成电路装备服务、精密激光材料加工设备、半导体设备企业,拓展园区增值服务,打造智慧园区平台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检验检测中心。

      在更广领域,我市将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金融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城市,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动力”。

      协同成链

      着力构建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

      攥指成拳、资源集聚。我市着力构建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形成“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建材—家居”万亿级、“机械—电子”万亿级的产业链群,2021年—2023年石化—纺织鞋服产业链群、建材—家居产业链群、机械—电子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3.7%、6.4%、8.6%。至2023年,全市已形成9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我市实施产业链梳理补强,开展市县两级重点产业链梳理。市级层面方面,完善泉州市产业发展小组,成立市领导挂帅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15个产业发展小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梳理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人工智能、半导体等5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图谱,每条图谱详细标注建设目标、产业基础(优势、劣势)、产业园区、上下游产业、优质企业群体、强链补链延链方向、重点招商企业名单等。

      县级层面,共梳理50条细分产业链,各个县(市、区)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如洛江区推动智能装备建成百亿产业链群(拥有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56家,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20.1%);南安市重点推动水暖厨卫和石材2个支柱产业,其中石材产业是南安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水暖厨卫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国家级建材家居(水暖厨卫)产业集群等称号;惠安县推动鞋服箱包建成超两百亿产业链群(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1.1%);德化县聚焦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传统陶瓷,打造陶瓷千亿产业集群等。

      为布局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我市相继成立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推动市区重点打造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其中,成立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聘请长城研究所开展产业梳理,提出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突出“换道快跑”和“有中生新”,做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两大赛道,做大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两大赛道,做优生产性服务业赛道,形成“2+2+1”新赛道体系;成立石化产业指挥部,推动泉港、泉惠两园区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产业链新路,加快国亨化学、天辰泉港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启动“石化科创小镇”建设,建成研发总部、小中试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亮点案例

      百宏集团:

      延链强链实现石化园区

      “隔墙工厂供应”

      近年来,泉港石化园区形成了上下游链条完善、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隔墙供应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以中化泉州石化、福建联合石化、福建百宏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已初步形成“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条,目前正在加快打造“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产业链群,产业园区规模层级加速提升。

      其中,百宏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从纺织化纤、聚酯薄膜,到行业上游石化新材料,百宏产业的延链强链只用了3年时间。2021年,百宏集团投资57.2亿元的百宏PTA生产项目顺利投产,2023年度实现产值137.46亿元,产品产量238.51万吨,产品大部分供给下游聚酯和纺织工厂,大大降低产业中下游的化纤和服装的生产成本。

      产业链条的延伸壮大不断进行中。福建百宏化学有限公司与福建百宏石化有限公司仅一路之隔,这里建设有十几套产品装置的化学新材料联合体,生产广泛应用于可降解塑料、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和光伏膜材料等产业的产品。作为泉港石化园区乙烯(碳二)、丁烷(LPG)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项目,百宏化学的原料为甲醇、合成气、乙烯、丁烷,在原料来源上延续了石化园区“隔墙工厂供应”的特色。其中,乙烯与合成气由同一园区的福建联合石化提供,丁烷由园区另一企业中国燃气集团采购。

      铁拓机械:

      福建首家北交所上市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月8日,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拓机械”)正式敲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北交所龙年首家挂牌企业,也是我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铁拓机械抓住北交所主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是福建第一家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产业发展“金苗子”和生力军。

      作为泉州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铁拓机械专攻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领域,自2004年以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起家,铁拓机械的名字便与“沥青”紧紧相连。从每小时生产4吨沥青的搅拌车,到每小时生产400吨沥青的一体式沥青厂拌热再生设备,企业机械制造技术不断成熟。2023年,铁拓机械的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做深专业,布局产业,铁拓机械将视野扩大到原材料预处理、沥青混合料、沥青回收利用等上下游环节,成为沥青生产领域的“全才”。

      如今,铁拓机械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沥青再生设备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拥有550项专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销往欧亚非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泉州晚报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