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洋品牌中国耍大牌双重标准

2012-11-29 11:35:46 来源:泉品——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1:洋品牌价格虽高但不乏拥趸 图2:同款耐克鞋国内卖的贵,气垫还少一个

 
  10月24日,耐克公司领到了一张487万元的罚单,这是中国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开出的首张罚单。起因是,耐克公司一款高端篮球鞋,在国内售价1299元,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出500多元,其主要卖点之一是足跟和前掌的双气垫,然而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只有一个气垫的产品。尽管在立案后,耐克公司立即刊登声明,说明中国的产品只有一个气垫,并爽快地答应为已购买的消费者退货,但考虑到耐克公司的双重标准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北京市工商局决定对耐克公司处以487万元的罚款。这张罚单预示着,中国要对“双重标准”说“不”!
  “双重标准”屡见不鲜 五类产品最明显
  
内外价差显著的不只是耐克,还有汽车品牌、化妆品品牌、咖啡连锁品牌……各类洋品牌高价亮相。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星巴克,是不少小资钟情的品牌。不过相比在美国的平民形象,星巴克在中国就显得“高端”得多。用料并无差别的一杯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国仅约合人民币12元,国内要卖21元,贵了75%。不仅是咖啡品牌,化妆品领域的价差也普遍存在。50毫升的雅诗兰黛特润修护露美国官网价格折合人民币为550元,杭州专柜价855元,有305元的差价。此外,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洋奶粉”也是价差悬殊。同样,许多在中国市场上身价昂贵的豪车,在欧美市场,却显得平易近人。
  一项商务部门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的差价明显。众多国际品牌都存在着国内外的价格“双重标准”。  
  特殊待遇“宠”出高价 身价高不等于服务好
  
“汽车进口到岸综合税率为47.7%-143.7%,其中3.0升以上4.0升以下排气量的综合税率为95.4%,排气量4.0升以上的综合税率为143.7%。这意味着3.0升以上进口车进入中国,在经销商还没有销售之前,其成本就已经是到岸价格的两倍了”,某汽车4S店店长小陈说,税收是影响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事实是,进口车中国价格为美国价格的3倍左右,甚至更高,还有一倍多的差价无从解释。除了关税以及贸易、运输等方面的物流成本、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原因之外,外企在华的市场策略对价差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由于部分消费者存在盲目追捧和崇洋的心理,让洋品牌长期以来在中国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因此,即使洋品牌在抬高价格的同时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一些消费者仍会买洋品牌的账。
  “我国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再加上残留的封建等级思想,一些人认为不同人就应该享受不同的待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说,中国部分消费者认为“高价”就一定会买到“高服务”、“高质量”,这也是导致洋品牌在中国“身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政府对剥削中国消费者的垄断性定价又没有及时制裁监管,致使销往中国的产品的定价已经完全被国际品牌所垄断,可随意定价,无人异议。
 
图3:洋品牌欺诈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图4:洋品牌国内国外标准不一
(制图 潘笑天)
  “内外有别”不可持续 涉嫌欺诈可以投诉
  
洋品牌的“高烧”到底能持续多久?一些国际品牌为何能在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
  洪涛认为,国内有的行业标准过低或过粗,缺乏精细化的评判,这给跨国公司执行双重标准提供了“温床”。一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线,甚至用国内国外两个标准管理其分公司,在生产、销售环节存在不少漏洞。以至于就算出现了质量问题,在其他地方进行召回,也不将我国包含在内,理由就是一条:产品符合中国规格。
  同时,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低,在客观上又纵容了洋品牌。而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处以相当于违规年营业收入10%的罚款。2011年4月,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因操纵洗衣粉价格被欧盟处以近3.2亿欧元罚款;2009年9月,辉瑞制药因非法推销药物被美国司法部罚款23亿美元。相比之下,一些“洋大牌”在中国即使出了质量问题或欺诈案件,罚单往往只有几十、数百万元,根本感觉不到“痛”。堪称国内处罚大单的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也只不过罚了269万元。
  广东华之杰律师事务所张珩认为,耐克的这种行为涉及欺诈,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广告法中对虚假宣传的规定等对企业进行追责。她同时提到,由于国内外的市场定位及消费环境不同,品牌产品出现价差“难以追究”,但如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采用同样的宣传,却质量不一,消费者就可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诉诸法律。 
  坚持发展自主品牌 不给洋货耍“大牌”机会
  
洋品牌为啥能在中国搞“双重标准”?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缺乏自己的国际名牌产品。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开始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截至2010年,拥有170万个国内品牌的中国却没有一个品牌上榜。其实,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国际名牌产品,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很多品牌都是在中国制造的。北京一家购物广场的奢侈品销售商刘洁表示,“如今很多海外顶级大牌都由中国工厂代工,这说明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本身并不差”。
  品牌竞争是发展趋势,中国品牌自身成长值得重视,我国企业对于品牌的营造却还缺乏足够的战略意识,还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去打造世界级名牌。“政府要多关注民族品牌的成长,对国外的品牌也不能提供过多的优惠。”洪涛表示,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发展自主经营品牌刻不容缓,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必然趋势。只有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冲击全球市场、在国际范围内有号召力的名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才能不给洋货耍“大牌”的机会,才能更响亮地对“双重标准”说“不”!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