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天

海丝之路旅游新构想 城市包围农村

2014-09-30 17:12:53 来源:泉品——香港商报
  近年来,国家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第十届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上乡村旅游成了新主角,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于旅游业来说,农村包围城市的时机已过,城市包围农村成了历史发展的新拐点。业界人士分析,旅游视点开始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站在历史变迁的伟大时间节点上,乡村旅游发展浪潮将成为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一股伟大力量。
  是历史巧合,还是规律所使?改革开放给农村发展带来三次巨大机会和改变,恰好同农村一产、二产、三产发展相吻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业,从此告别了吃不饱饭的时代,开启了改革开放这扇大门。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化起步,至今占经济主体的民营经济来源于此,从此农村和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刚刚兴起的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新浪潮的到来,是农村发展第三次大浪潮。这次浪潮将对农村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比起第一次、第二次浪潮,会更加迅猛和深刻。
  20个无居民海岛觅“岛主”
  福建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从坐山拥水,靠开发山水资源拉动旅游经济增长,到依山傍水,靠项目投入、举办大型活动深耕旅游市场吸金,一种多元、立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今年的旅博会上,福建省旅游局从全省282个重点项目中筛选推出70个重大项目,面向全国招商。这些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元,包括20个优质、特色无居民海岛,其中宁德4个、福州7个、平潭3个、莆田1个、泉州2个、漳州3个。为确保无居民海岛实施高端生态型开发,对投资规模要求:单岛投资规模原则上应达到5亿元以上,年度投资额不低于5000万元。旅游开发项目的主体工程、码头、水电供应、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须于开工3年内建成。同时对海岛的开发特色和定位、开发强度都有较高要求,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产业迎来“春天”
  “乡村旅游是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富民工程’。”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大陆三农问题的新出路、新选择,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提高乡风文明和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文化保护。
  据初步统计,2013年,大陆农家乐数量已经发展到170多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村10.6万个,接待游客9.6亿人次,营业收入2800亿人民币,带动超过3000万农民受益。
  发展乡村旅游,福建一直在行动。近年来,福建省提出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工程来建设。福建努力打造中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福建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福建省副省长陈冬表示,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福建注重整合山青、水秀、海碧、岛绿的优美生态环境资源,挖掘闽南、客家、妈祖、红色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
  除了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国家对福建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也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据了解,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的重大转变。同时,在3月份,国家还专门为福建省量身定制了《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共同推进福建旅游产业发展。
  在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福建乡村旅游产业迎来“春天”。记者了解到,2013年福建全省接到旅客突破2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千亿元。
  此外,2013年以来,福建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合作,在全省选择永泰县嵩口镇、连城会培田村、厦门同安区顶村等在内的11个村镇作为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邀请台湾知名乡村旅游专家进行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目前这11个试验基地陆续进入规划成果落地、新业态引进、项目建设等实施阶段,有的景点则聘请台湾团队直接管理经营,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起步慢经验少发展遇“瓶颈”
  然而,由于发展起步慢、缺乏经验,福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指出,尽管福建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有先天优势,但目前的发展仍存在着产品开发粗放、同质化现象、市场营销不够的问题,打造福建旅游品牌,要从观光向休镕度假、从同质化向多元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同样,对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陈秋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福建省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福建省旅游局着力推动福建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且打造了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但是目前发展瓶颈在于创意不够,体验不够,教育不够,要把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深度结合起来,同时要明确认识乡村旅游与大景区旅游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因素。一个是景村一体化,不能只搞单独一个点,应该是整个乡村的环境建设、生态建设、田园建设包括江河治理、卫生治理全面结合,综合推动农家乐,农业休镕一体化的发展。二是把“三生”、“三产”融为一体,要以产业为基础进行发展,例如台湾就在发展草莓产业上开发了很好的乡村旅游产品。三是产品要多变化、多样化,乡村旅游倘若都能做到四季都有景,四季景不同,那么福建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两岸携手求“突破”
  近年来,围绕“发挥对台优势,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的主线,福建积极搭建闽台交流平台,深化闽台旅游合作。今年1月到7月,全省接待台湾游客95.26万人次,比增6.8%;经福建口岸赴金马澎和台湾本岛旅游人数18.76万人次,比增63.8%。福建正日益成为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往来的黄金通道和集散中心。
  那么,如何借鉴台湾经验,充分发挥福建丰富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产业合作?本届旅博会上首次联动大陆9省与台湾共办海峡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吸引两岸500多名专家、业者参会,着力搭建两岸乡村旅游合作平台。
  “台湾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旅游规划、景观提升、项目推进、业态引进、试点改造、运作模式、品牌营销、人才培训、技术辅导等一条龙服务。他们的方法可谓‘节点式整治、针灸式疗法、渐进式推进’,让我们大开眼界。”参加圆桌会议的嵩口镇镇长鲍瑞坊说。
  厦门翔安区小嶝休闲渔村,整套管理模式都是从台湾借鉴而来。管理团队将海洋渔业资源深度开发,设计了游船、餐饮、客房、水上休闲、户外拓展等项目,将原本一个普通小渔村,打造出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
  “闽台地缘相近,人文、气候条件相仿,合作起来特别无障碍。”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说,“福建是两岸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窗口,将给大陆更多地区的乡村游业主带去经验。”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建议,两岸顺应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台湾民俗和乡村旅游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主打产品和首选市场;同时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发展的需要,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福建景区服务水平,塑造市场品牌知名度。福建在45个对外招商景区中,首次推出26个重点景区,面向境内外托管招商。重点引入台湾科学的景区综合经营管理模式。
  同时,福建省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投入,目前投入已超过200亿元,景区提升初见成效,世界遗产、5A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改善。全省现有A级景区142处,其中5A级景区7处,4A级景区68处,数量位于全国各省前列。
  谈起发展趋势,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创会理事长陈昭郎认为,未来乡村旅游将承担消除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的使命。“大家来乡村玩,追求的无非就是快乐和健康。城市一族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家纾解压力、恢复健康。”
  推出乡村游线 城市包围农村
  作为“海丝”重要起点城市,厦福漳泉四市在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上也在稳步推进。在第十届旅博会上,福建省旅游局也对外发布了福建乡村旅游黄金线路,大有城市包围农村态势。
  福州有两条路线,一是黄岐村:后沙海滨浴场-畚箕山,二是马坑村:白沙湾生态农庄-军博园-孔元村。
  厦门有四条路线,一是五峰村-云洋村-西坑村,二是顶村村:顶上人家-武士寨-前埯湾,三是新埯村一日游路线,四是小嶝岛:三品泉-八闽铁树王-小嶝休闲渔村。
  泉州有四条路线,一是永春北溪村:北溪文苑-东关桥-龙眼观光区,二是南安蓬华镇:香草世界-蓬岛村-金霞休闲农庄-蔡氏古民居,三是泉港区:涂岭绿笛山庄-樟脚古民居-金钟谭瀑布,四是晋江市围头村:围头古街-金沙湾天然海水浴场-围头人家。
  漳州有三条路线,一是长泰县:山重村-后坊村-上蔡村-马洋溪漂流,二是南靖县:云水谣古镇-塔下村-南靖土楼,三是漳浦县:赤土乡白鹭森林公园-圣能寺-赵家堡-南浦乡后坑村龙溪竹海-六鳌抽象画廊。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