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交响诗剧《乡愁》成功首演

2012-11-30 09:58:27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一幅幅画面在展现,是这一路的乡愁让破镜重圆,梦想成真。昨晚,交响诗剧《乡愁》在市区梨园古典剧院成功首演。诗剧改编自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也唱响了两岸同胞新时代的“乡愁”: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交响诗剧《乡愁》创排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4月份,余光中回泉州时欣然为交响诗剧《乡愁》题字;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就如何将诗剧打造成为精品剧目作出批示或具体指导;在创排过程中,还专门召开了专家研讨会,2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为诗剧的完善提升建言献策;还有不少市民,等不及《乡愁》正式上演,就抢先走进彩排现场先睹为快……
 
  四幕“乡愁” 演绎人间真情
  乐声起,光渐启,演出一开始随着一组组舞蹈造型的出现,弥漫着一股浓烈的乡愁。本剧在序篇中,就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正如“老诗人”的吟唱:月有多圆,身影有多长,乡愁就有多深。
  “石头、剪刀、布”,诙谐的儿童游戏多次出现;母亲心灵的呼唤“孩子,回家吃饭啦”,贯穿全剧;熟悉的闽南民间歌舞随处可见;亲切的童谣时常萦绕耳际:婴婴困,婴婴困,一暝大一寸。婴婴惜,婴婴惜,一暝大一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情感,主创人员力图通过一组组熟悉的艺术形象,凸显出“乡愁不仅是地域的、更是文化的,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亘古的心理情结,是人类在发展之中情感需求所致的大爱”这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上个世纪中叶发生的家园阻隔、骨肉离散是中华民族的旷古悲情。”诗剧的编剧雪天蕾介绍说,《乡愁》以主人公“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为架构,以诗人与故乡、故人的不解之缘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借助乡愁诗人从广远时空中提炼的四个触动心灵的鲜明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着重刻画诗人与母亲、腊妹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悲欢离合。整个交响诗剧以感情为线索,串起余光中先生的诗篇《乡愁》及其他同题材诗文,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思乡升华到思念祖国。 第一幕《小时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幕《长大后》:长大成人,告别新娘,借舟车以系情感;第三幕《后来啊》:母子永别,天人各一,借坟前以诉衷肠;第四幕《而现在》:人为藩篱,乡愁无以复加,借海峡以寄情怀。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从而表现了诗人也是华夏儿女绵长的离愁别绪与浓烈的家国情怀。

 
  诗韵贯穿全剧 彰显诗翁故里情
  余光中祖籍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他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被誉为“左手写诗,右手写文”的当今文坛苏东坡。此次永春县大手笔创排交响诗剧《乡愁》,就是在其诗篇的基础上创排起来的。
  今年10月中旬,余光中应邀回泉州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家乡正在创排当代交响诗剧《乡愁》表示感谢,他说:“《乡愁》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期盼,里面既蕴涵儒家的担当又有道家的豁达。诗剧和文学作品一样,要以艺术力量打动观众,引发共鸣。”
  2003年,余光中首次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永春故居圆满地完成了“寻根之旅”。2004年,他又专程回到泉州,欣然担任泉州参评“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的推荐人,向海内外宾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去年4月份,余光中第三次踏上回乡之旅,在《乡愁》原诗之后新增了一段:
  而未来,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
  你去那头,
  我来这头。
  这是余光中四十多年后为《乡愁》书写的续篇,他通过多次回泉交流不仅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也真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情,新增的这一段也恰好表达了广大同胞对海峡两岸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余光中去年回乡时,重走洛阳桥,心灵再次被深深触动了,他又在家乡留下了新的诗篇——《洛阳桥》。“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该诗在《泉州晚报》首发后,引起了广泛共鸣。

 
  多方携手 打造精品剧目
  余光中名篇《乡愁》展示的家国情结,已经融入到所有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展现在舞台上,是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追求。交响诗剧《乡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每一位参与者高度的文化自觉。
  市文广新局局长张镇国说:“交响诗剧《乡愁》用诗一般的韵味,来表达一台具有主题性、人物性、地域性的舞台剧,是我市打造文艺精品剧目中里程碑式的大事,凝聚了海峡两岸关注的目光。诗剧经过专家建议精心修改完善后,艺术水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经过反复打磨,完全可以打造成为我市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张镇国说,今年我市推出《乡愁》、《雪花公主》、《赵氏孤儿》、《悠悠南音情》等10部精品剧目参加第31届戏剧会演,这是我市精品剧目创作成果的集体展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为我市吹响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号角。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精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轻演员担重任 以演诗翁为荣

 
  此次首演阵容,清一色是泉州歌舞剧团的班底。担纲“男一号”的刘磊刚到团里不久,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初生牛犊的勇气挑起了重任。他是以歌唱演员的身份进入剧团的,让其演诗剧是全新的尝试。他说,自己刚出道便能承担起如此重要角色,深以为荣。这几个月来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全力以赴地将这个角色塑造好。
  该团资深演员王小春也在诗剧的创排中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承担起“母亲”这一重要角色,还协助导演指导好年青演员的表演。她说,“乡愁”讲述的就是人间大爱,她最感动的是剧中母亲辞世的一幕,每每朗诵到最后的告白时,她都泪如雨下。
  “孩子,我走了/还是穿着那一身旧衣/迈着平静的步履/去一个梦中避雨/孩子呀/我那颗没有死的心又怦怦在跳/——我听见你的声音啦!”这段告白将母亲对子女的牵挂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令每位观众均为之动容。此时画外音响起: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这部诗剧还需要大量的舞蹈演员。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陈伟亮说,为了保证《乡愁》的艺术水准,该团从7月31日开始排练后,几乎推掉所有的演出活动,集中全团的力量排好这部戏,力争打造成为精品力作。回顾剧团数十年的发展,陈伟亮说,每一次创排一部大戏都给剧团整体演出水平带来一次飞越,此次承担交响诗剧《乡愁》的演出,让一批年轻的演员得到很好的历练,通过老中青的完美组合给剧团的演出水准带来一次跨越式的提升。  
  诗剧闽南韵味十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许多成功的文艺作品地域特色都非常明显,交响诗剧《乡愁》就充满独特的闽南韵味。
  “旅居台湾的永春籍乡贤余光中先生享誉国际文坛,其人其诗已成为海峡情缘的文化意象,其著名诗歌《乡愁》在全球华人中产生强烈共鸣,传诵四海。”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说,从去年开始,永春县在征得余老先生的同意后,深度挖掘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投入编排交响诗剧《乡愁》。
  林锦明说,诗剧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为背景,以丰富多彩的戏剧元素、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新颖洗练的表现手段、震撼人心的画面、富有张力的人物形象、优美深邃的诗化语言、浓郁的乡土民俗,将经典作品活化于舞台,对海外游子的爱国爱乡情怀进行艺术诠释,流畅表达中华儿女的深广乡愁,展现中华民族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和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深刻的思想感召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永春县作为余光中的故乡,今后将进一步以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余光中文化公园、余光中文学馆、白鹤广场、文化音乐广场等文化工程,组织实施《永春白鹤拳》动漫影视剧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打响“乡愁”文化品牌,加深两岸情缘,推动两岸交流。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