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鞋业:“链”之美 冠全球

2012-12-26 09:36:35 来源:泉品——泉州晚报
  产业名片:泉州鞋业从20世纪80年代之初起步,从小到大、从传统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历经20年的艰苦创业,成为泉州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有着全球最完善的运动鞋产业链。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产业总体规模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泉州成为全国鞋业品牌最集中、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人人都想当老板!”这是泉州鞋业蓬勃兴起的原动力。1984年,洋埭村的林土秋用8万元办起了晋江第一家鞋厂,并在一年内收回了投资。财富效应使精明的陈埭人纷纷仿效并加入制鞋的行业,这就是泉州原始的鞋业集群。
  如今,这里有着全球最完善的运动鞋产业链,从鞋楦、鞋底、鞋跟、鞋衬、鞋胶、轻泡的制鞋原辅料到鞋用机械、成品鞋制造、模具开发、鞋样设计、管理咨询、营销推广等,企业基本上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双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上下游协作 延伸深度和广度
  晋江陈埭沟西村鞋都路旁,这里是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发家的风水宝地。几年前,受到土地制约、人才欠缺等因素的影响,贵人鸟开始频频外出考察,希望给自己寻觅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在安徽等内地省市走了一圈之后,贵人鸟董事会秘书周世勇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拥有晋江这么完善的制鞋产业链。“企业的外迁,虽然能够获得发展所需的土地,但因为转移地产业配套的滞后,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贵人鸟选择留下的理由。
  “链”之美,在晋江的运动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步入陈埭镇,在呈“井”字形的4条大街上,遍布600多家鞋材店铺,集鞋材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的鞋市绵延达数公里,鞋店林立,商贾如流。在这里,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制鞋业需要的,应有尽有。
  陈埭只是泉州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泉州鞋业已经形成以晋江市的陈埭镇、西滨镇、池店镇和中心市区为主的旅游鞋、运动鞋及其配件、鞋材的生产基地;以石狮市为中心的真皮休闲鞋生产基地;以惠安县百崎乡、东园镇、洛阳镇为主的鞋底、鞋材生产基地;以南安市洪濑镇、九都镇为主的童鞋生产基地;以及以晋江市内坑镇、安海镇为主的拖鞋生产基地。
  和产业集群规模一同增长的是产业链条的广度和深度。从上游的原辅材料的研发到成品鞋的创意和设计,再到下游的包装、运输、营销推广等,产业链条在产业扩容中不断延伸。而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也在向深度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许志达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情,就是整合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企业。从上游超纤生产供应商开始,许志达从原有的10多家供应商中,筛选出3家作为企业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接下来又对鞋面、鞋底等供应商进行了整合。许志达当时的身份是匹克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整合供应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形成以匹克为中心的高效产业链。
  安踏也在打造自己的高效产业链,在加强自身科研力量的同时,不断帮助供应链上的配套厂商提升技术水平,派出人员支持供应商建立健全实验室,携手共同研发前沿技术,“弹力胶材料技术”因此诞生,深度合作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共赢,也让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专业分工 取其长避其短
  20多年前,不满20岁的丁灿阳向自己的阿姨借了4000元,在家中办起了制鞋作坊,购买材料加工好后,自己再拉去市场卖,“当时流行一种方口鞋,看着好卖,我就趴在别人的窗台上偷学,回来再依样画葫芦。”然而,缺乏专业的工艺和设计,生产出来的几千双方口鞋无人问津,丁灿阳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如今已转做童鞋行业的丁灿阳,只需在办公室打打电话,从原料研发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物流运输、品牌推广、管理咨询都有专业的公司来配合企业各部门完成。随着产业集群内部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一条龙生产协作体系的发展,“一条龙”式的老板成为过去式。
  专业化分工合作成为一种趋势,“每个老板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每个企业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如果亲力亲为不能带来更好的效益,还不如放手让专业的人去做。”这是泉州鞋业企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善于分工合作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步集团董事长丁水波一直庆幸10年前没有将精力用在扩张自己的厂房和生产线上,而是选择了和外协工厂合作。2001年,被谢霆锋和TWINS穿在脚上的特步鞋烽火I代,销量达到120万双,创下了国内单品鞋的销售纪录。第二年,看着开足马力的机器和加班加点的员工,丁水波首先想到的就是再建两条生产线,幸好这一打算被当时主管企划、生产和行政的副总经理王礼雨制止了,理由是生产部分完全可以转给有生产能力的协作工厂,特步只需做好品牌就可以了。
  同样,早在2001年,当晋江80%的制鞋企业还在为国外品牌代工赚取微薄利润时,在同门兄弟中保持领跑优势的安踏,就已将产量的一半委托给20余家协作工厂。如今,安踏鞋服自产比例仅为36.9%、14.4%。
  越来越多有品牌运作经验的泉州鞋企开始受到耐克“轻资产模式”的启发,放下管理生产的包袱,不再盲目地新建或购买生产线,而是学习安踏和特步等公司的做法,一方面专注做研发,做营销,抢占高端环节;一方面通过向代工企业派驻质量管理人员,强化品质控制,组织起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带动一批中小型代工企业。
  纵向,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横向,实现了集群内部不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完善和密切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品牌企业与中小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为泉州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