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白鹤展翅 天下永春——永春白鹤拳概述

2014-08-01 16:12:20 来源:泉州品牌发展中心

 
  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永春白鹤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永春白鹤拳,在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永春白鹤拳是在清朝初年顺治年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于五梅山观音寺所创。历时三百余年,永春白鹤拳传人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侵、睦邻和谐等都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被世人广为流传。
  清朝时期——永春白鹤拳形成、发展与繁荣
  康熙顺治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观音寺设馆授徒,后人称为“曾武馆”,慕名而来的王、吴、林、李、蔡,颜、乐、许、周、康、张、辜、李、白等诸姓二十八人拜师学艺,人称“二十八英俊”。后世称曾四为“前永春名师”,称“二十八英俊”中最杰出的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为“前五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永春白鹤拳早期弟子白戒从台湾归来,在永春传授“寸劲节力”,使白鹤拳技更进一筹,并以此技传授功夫出众的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五人,世称“后五虎”。白戒被后人称为“后永春名师”。
  永春州遐龄乡(今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武生林俊,学名万青,善骑射,以豪侠闻名。太平天国运动后,他们积极联络会党,以调解械斗、教练武术为名,在永春、德化、南安一带发动群众,准备起事。大量的永春白鹤拳弟子跟随起义军到八闽大地,永春白鹤拳也随之迅速播种到八闽大地。1857年,林俊在闽北顺昌身亡,其手下一万多人就失散流落到各地,部分逃亡到东南亚和广东。到广东一带的永春白鹤拳弟子就埋名隐姓传授永春白鹤拳。因惧清廷缉捕,便借名“原永春师”(严、颜咏春)授徒,并把永春拳改为“咏春拳”。

永春白鹤拳文化节
  清末,大批“唐山师”又因故流落台湾,传授永春白鹤拳。如今已发展为“金台山”、“金春山”勤习堂系的鹤拳(亦称“揲子拳”),台中、虎尾“二高”系的白鹤拳,还有当地的长肢鹤、短肢鹤、游鹤、醉鹤、猴鹤、独脚鹤、邱鹤、太祖化鹤、欺鹤等流派。台湾习武者近半为白鹤拳的传人,主要传人有李金水、何善发、杨文旗等数百位名师。
  清朝中期,日本冲绳(琉球)与大陆、台湾的民间交往密切,往来逐步频繁,有一些白鹤拳弟子也随之到东瀛传授武术。同时,也有许多日本的民众到大陆从商就业,他们有的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开始学习白鹤拳,并把白鹤拳传回他们的家乡。1877年,日本冲绳(琉球)人东恩纳宽量学得永春白鹤拳,三年后艺成回国,结合冲绳空手道形成“那霸手”,取“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中“刚柔”二字,定名为“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成为冲绳空手道的中兴之祖。
  清朝中后期,随着国内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社会的动乱,沿海一些民众迁徙到东南亚一带。据《永春县志》记载:1896年永春人郑业佐即于星洲设馆教传白鹤拳。永春内八坑人干德源于1916年在马来西亚吧生埠设立国术馆医局,并先后在吉隆坡、马六甲、新加坡创设中国国术馆传授白鹤拳等武术。

洋弟子在翁公祠武术馆学拳
  民国时期——海内外掀起学习永春白鹤拳热潮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国术考试(亦称“国考”),这是自清朝废科举考武后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型武术活动。永春选派潘世讽、潘嗣清、潘孝德、李万悦、宋忠达、郑誉金、王忠瑛、林宝山等应考员赴试得名,获得证书。潘世讽受中央国术馆长、本届国考委员长张之江颁赠“国术超群”为硕老;林宝山经擂台比试,获第十六名,永春应考员皆喜获佳绩。张之江并委潘世讽、王世英等为筹备员,创立中央国术馆闽南分馆。

乡村小拳师演练白鹤拳
 
  1929年8月,为弘扬国粹,涤除积弱,“承南京政府嘱命”,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邀请以潘世讽为主任的“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简称“闽南国术团”),出访新加坡、马来亚,历时一年。闽南国术团的出国表演,引起轰动。在南洋各地掀起了学习白鹤拳等中华武术的热潮,许多国内的永春拳师纷纷到南洋设馆授艺。也有许多海外的永春拳传人学成回国定居,在国内再传白鹤拳。如李载鸾在印尼的再传弟子陈乃送回厦门同安后,授徒蔡荣州等人,成为永春白鹤拳的一支派。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