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德化陶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2012-10-30 10:06:55 来源:泉州晚报

  翻开德化陶瓷的厚重历史,很容易读到这样的字眼: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东方艺术珍品”……在万年不熄的窑火的照耀下,寻觅着德化陶瓷的脚步,不难发现,作为文化符号的她不仅不会湮灭于岁月的渊薮之中,而且会让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看清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今天:国家名片  德化陶瓷走上邮票
  作为我市有史以来以地方题材独立发行的首套特种邮票,《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邮票近日举行了首发式。“德化瓷塑具有本土化、个性化等特征,能最清晰、最真切地展现地方魅力,是足以让德化人自豪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形象。”德化陶瓷工艺大师们纷纷表示,德化瓷塑最终走上邮票这一“国家名片”,无疑是对德化陶瓷悠久历史和耀眼成就的充分肯定。
  欢欣之余,回首德化陶瓷的“申邮”之路,却是一路坎坷。“早在1951年10月,我国曾将德化瓷塑‘渡江达摩’作为特9《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的选题之一。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取消了。”谈起这段历史,德化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金镭满是感慨和遗憾,“要是那枚邮票发行了的话,就是福建省的第一张邮票,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张以陶瓷为题材的邮票了。”
  “申邮”之途被画上了休止符,然而,目标却从未放弃。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1995年3月,德化瓷塑邮票开始提出正式申报。“‘申邮’期间起起伏伏,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每次都离目标更进了一步。”德化县邮政局局长许剑文兴奋难掩,“我们终于在今年9月28日等来了正式文件,‘申邮’之旅也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当德化窑瓷器走上特种邮票,华丽转身的时候,德化瓷的生命更在此刻得以升华。“邮票的发行,可以进一步弘扬瓷都文化,提炼和提升德化人的创业精神与精神境界,还可以整合德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增添城市文化亮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柯宏荣说。在得知陶瓷邮票得以发行这一喜讯后,德化众多企业家也纷纷表示,邮票的发行,为德化经济发展注入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方经济和文化。他们将以邮票发行为契机,将文化注入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以此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昨天:艺术珍品 “一笼白瓷一箱银”
  陶瓷邮票的发行只是德化陶瓷璀璨光辉历史的一个片段。
  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万年的光阴述说着悠久、辉煌的历史。
  唐代后期,德化陶瓷业渐呈燎原之势,编纂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陶瓷工艺专著《陶业法》。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被大量销往东南亚、中东地区。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元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多件完、残瓷器标本,不仅填补了过去德化龙窑的空白,更成为宋元时期德化窑火旺盛的“活标本”。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明代德化生产的白瓷以色白质坚、釉汁温润、造型精美、装饰简朴等特点驰名于世,是我国南方白釉瓷器中具有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卓著产品,其色呈乳白或象牙白,俗称猪油白或葱根白,也有称为鹅绒白。此外,德化白釉瓷器胎质坚硬细腻,胎色纯白,胎壁较薄,特别是腹部与底部之间最薄,在日光或灯光下映照,瓷质透明,不但能映见指影,而且显出肉红色,独具特点。
  德化瓷雕塑在明代也达到高超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瓷业史上独树一帜。瓷塑的造塑优美,胎质细腻,瓷体密贴,施釉均匀,光泽如绢,凝脂似玉,淡雅可爱。特别是瓷雕塑大师何朝宗雕制的观音、如来、弥陀、达摩等塑像,其造型生动,仪态逼真,衣褶飘拂,线条流畅,造诣很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东方艺术珍品”,获得“天下共宝之”的高度评价。德化白瓷成为各国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更于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
  时至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奇斗艳,逐渐取代白瓷跃居主要地位,开创了德化窑彩瓷的新纪元。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此外,青花画面明静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郁艳丽的新风格。
  明天:产业升级  打造“中国瓷谷” 
  浓厚的底蕴、精湛的技艺等系列因素,为德化陶瓷在新时期的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奏响“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嘹亮号角,逐步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并先后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称号。
  2011年,全县拥有陶瓷企业1300多家,其中以工艺美术为主的陶瓷企业800多家,民营陶瓷科技研究所200多家,近10万人从事与陶瓷有关的行业(其中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达40多人),年生产工艺美术陶瓷近14亿件,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陶瓷行业名牌14个、省著名商标26件、福建省国际知名品牌5个、使用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68家,并先后有“中国白”、“中华红”、“中国红”、“富贵红”等300多项产品在全国或国际上获奖。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传承德化陶瓷光辉荣耀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唱好“变”字戏是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发掘和弘扬陶瓷文化,建设高科技陶瓷生产基地,促进‘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打造‘世界瓷艺城’和‘中国瓷谷’,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对德化陶瓷新一轮的发展寄望甚殷。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