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菲律宾泉商风云录

2015-05-14 18:08:01 来源:泉品——泉州商报

  4月18日,由菲律宾侨领蔡聪妙以父母之名捐建的“蔡玉峰、曾淑燕教学楼”于此落成剪彩。5月4日,由另一位菲律宾侨领陈祖昌先生捐建的祖昌音乐厅在福建晋江文化中心揭牌。2014年,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常委、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林再生捐资,在家乡建设的两个项目日前也顺利落成……这样的慈善公益事业,在泉州不胜枚举。“我在侨办工作三十年来,所了解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是旅菲泉商的一个个缩影,一个个典型,表达着游子对家乡的一片情谊。”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楚材说道。

  “厚积薄发海内外, 开枝散叶全中国。”泉州商人凭借千年深厚的海洋文化、爱拼敢赢、团结爱乡的精神开拓东南亚,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商界大佬,例如陈永栽、施至成、郑少坚、吴奕辉、蔡聪妙、陈祖昌、戴宏达等。在异国他乡,他们事业有成,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在家乡祖地,他们心系故里,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本期《泉商谭》,让我们走进菲律宾泉商的世界,与您一起分享他们爱拼敢赢、乐善好施的泉商故事。

  百万泉州人 耕耘吕宋岛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它成了旅菲泉州人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筚路蓝缕,开疆辟土,成家立业。

  自清朝开始,一代代泉州人漂洋过海,“过蕃”谋生。他们四处漂泊,在无数的领域创造奇迹,涌现了一大批的工商巨子、政界精英、文化名人和社团领袖。

  陈楚材告诉记者:“泉州是菲律宾华侨华人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与菲律宾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上百万泉州人在菲律宾创业、发展,成为社会栋梁。泉商力量是非常大的,包括菲律宾人都非常佩服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据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陈小钢介绍,菲律宾经济80%可以说是华人经济,华人经济中有80%是泉籍华人打拼下来的。

  在菲律宾华商的名单中,几乎随处可以看到泉州人的身影。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陈永栽祖籍晋江青阳,他和成千上万的菲律宾商人一样勇于拼搏,如今业务范围扩展到银行、酿酒、航空、旅馆等诸多行业;SM集团董事长施至成,依托鞋业在菲律宾白手起家,并通过鞋业进入百货业,通过百货业进入到大型购物中心领域,一路环环紧扣,步步为营,闻名东南亚;祖籍永春的郑少坚是菲律宾首屈一指的银行家,他开创了菲律宾银行业新时代。25岁创办的菲律宾首都银行占当地银行市场20%以上,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JG顶峰控股公司董事长吴奕辉祖籍晋江,他创立的JG顶峰控股公司,涵盖了数个不同行业,各行业旗下子公司遍布亚洲多个国家,与陈永栽等被称为“菲华六大班”。在东南亚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菲律宾的李嘉诚”……

按照菲律宾华文媒体的说法,菲律宾华人约有200万,约占菲律宾总人口2%。另一方面,菲律宾归侨、侨眷在泉州地区的大约有40万。菲律宾富豪榜前10名中,就有6个是闽商,其中泉籍商人占了4席。

  泉商慈善心 回报刺桐城

  菲华泉商不但事业有成,在慈善公益上,出手也很大方。据报道,华社最高机构“菲华商联总会”至今向菲律宾全国捐建4916座农村校舍,现在每座农村校舍造价是40万比索(以前比较便宜,有20万比索),如果以现在的造价计算,已经捐了将近20亿比索。每次菲律宾有天灾,如台风或地震,菲华商联总会都会带头捐款,至今的捐款总数达数亿比索。据了解,其中郑少坚在过去10年捐了6.5亿比索。另外,施至成也捐了700万美元给德拉萨大学兴建环保校舍。

  1992年,吴奕辉与他的三个兄弟合办吴奕辉兄弟基金会。2006年庆祝80岁大寿时,吴奕辉宣布捐出约102亿5000万比索资助教育和其他慈善活动。这笔捐款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大笔的慈善捐款。相当于他在上市的JG顶峰控股公司的25%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就像陈祖昌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们的事业在菲律宾,但是我们的心在家乡,我们热爱我们的祖籍国,热爱我们的家乡,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多年来,这些泉籍菲商不忘家乡,积极回报乡梓,特别对科教文卫事业更是慷慨解囊。

  4月18日,菲中经贸投资特使、菲律宾工商总会永远名誉董事长、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蔡聪妙博士一行走访故乡晋江,捐建以父母之名的“蔡玉峰、曾淑燕教学楼”落成剪彩。5月4日,由另一位菲律宾侨领陈祖昌捐建的祖昌音乐厅在晋江文化中心揭牌。2012年,菲律宾首都银行进驻泉州,加速泉州银行业的服务升级,助推侨乡经济发展,其创始人就是郑少坚。2014年,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常委、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林再生心系家乡文化、教育事业,2014年他捐资家乡建设的两个项目,日前在晋江顺利落成,并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

  文化传播者 难忘故乡情

  从下南洋的移民开始,泉州人赴菲谋生,把各自家乡的技艺带到菲律宾,丰富了菲律宾的物质文化。他们中的一些人发家致富,荣归故里时,又把较早接受西方文明的菲律宾文化带回家乡。如二十世纪初,一些菲律宾华侨华人就将缝纫机、留声机等带回泉州家中,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泉州是十分罕见的。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衍德撰写的《泉州文化与菲律宾华人》一文中提到:“人是文化的最忠实、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的远距离传播,有赖于人口的移动。早期的菲律宾华侨有不少人频繁地往返于故乡和侨居地之间,从而成为两地文化互动的推进器和牵引人。”

  现如今,菲华泉商依然非常重视后代的华文教育。菲华学校对华文教师的培养办法之一,是由菲华财团赞助华裔青年来泉州华侨大学学习中文,然后再返回菲华学校教中文。此外还有中菲教师交流计划,菲华学校还组织夏令营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来中国,增加学生接触华文的机会。其中最为代表的便是陈永栽,从2001年开始,他连续15年大规模赞助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到福建学习中文,每届历时50天,学习汉语、书法、国画、舞蹈、武术、中文歌曲等,受惠学生已达11015名。

  吕宋千里远,不断故乡情。泉州文化由于当地人大量移居菲岛而在菲律宾各地广泛传播,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在菲律宾的南音社里听到悠扬的闽南曲调,在马尼拉的茶馆里听到闽南语“话仙声”。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