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华泰集团总裁吴国良:在黄骅建起“北方的水头”

2015-01-04 09:22:43 来源:泉品——泉州商报

吴国良
  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第十届政协泉州市委员会委员
  晋江市慈善总会永远荣誉会长
  福建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在吴国良的办公室,摆着很多的奖牌: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中国陶瓷行业年度人物,以及刚刚获得的“晋江建陶30年风云人物”……这些无不彰显出他以及他所带领的华泰集团,在这个行业中的领军地位。
  2014年,对于华泰集团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2014年5月26日,华泰集团投资的中国·黄骅港万国(国际)石材商贸城(以下简称“万国商贸城”)在河北黄骅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公司转型升级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时隔一个月,华泰集团于6月26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泉州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这些成绩,是20多年努力的沉淀。
  从瓷砖到陶板
  20多年引领行业
  1987年,吴国良和几个亲戚、好友合股筹建,兴办了第一个建材厂,当时用六孔的多孔窑生产白瓷片。两年后,他们就投建了第二个厂,建立十五孔窑,业务不断扩大。“当时的发展形势良好,业务不断扩大,但由于场地面积的局限,已经无法再扩建,因此工厂迁址。在1992年,第三个厂也建成了,并将原来的固定资产转让出去,得到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新建的企业中,改名为晋江华盛陶瓷有限公司。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实现集团化,就有了现在的福建华泰集团。”吴国良介绍说。
  但是每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面临升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年上升,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吴国良开始感到陶瓷行业的生存压力,在2006年,他接触到了陶板。
  “当时我的副总从上海带了一个小样板回来,我就那种特殊的材质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种产品。”吴国良说,陶板最初起源于欧洲,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中国陶板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技术更是无法突破,“我意识到这个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立刻让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聘请国际专业技术人员及中国陶瓷研究所的专家,以突破技术封锁为切入点,对现有的国内外陶板生产线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吸收国外实际运用的成功经验,攻克现实存在的技术壁垒。”
  2008年,华泰集团推出了TOB陶板,不仅突破了外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而且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创新,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大循环生产线,总投资1.5亿人民币,建成了全球最长的陶板生产线。企业还主导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拥有数十项专利,多次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创业奖”。

  从南方到北方
  转型升级信念不变
  尽管华泰旗下的产品如今已经卖到了五洲四海,但吴国良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减弱。面对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他敏锐地感觉到企业必须进一步转型升级。“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政策调控肯定对企业有影响。今后房地产市场会进入一个稳定、减退的时期,我们也应该抓紧机会和大型房地产商有机结合。前几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和房地产商合作,而不仅仅是陶瓷建材的供应商。”
  危机感和转型升级的责任感,促使吴国良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机缘巧合之下,他和河北黄骅有关方面有了接触,通过一系列的考察了解,在2013年10月确定到黄骅投资石材产业园。该项目拟投资340亿元,占地17000亩,创造年产值500亿元,年纳税10亿元,并且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将整合京、津、冀、晋、鲁等零散的二、三级石材流通格局,打造“北方的水头”。
  “今年5月奠基,如今第一期6700亩的工业用地已经建好,大板展示区、配件区、加工区等等工业区域基本成形,11月开始进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11月30日在北京的推介会,有500多个客户参加,一些大企业已经率先进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吴国良说,2015年第二、三期的项目会一起启动,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吴国良认为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自己非常幸运。“10月刚刚和黄骅敲定草案,当年12月就遇上北京出台政策治理当地的石材加工厂,当地最大的一个石材市场——西联,里面的上千户企业都需要搬迁,今年2月国家又明确表示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给黄骅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他认为,由于石材的物流港口占地一定要大,而且荒料运输有一定的特性,黄骅的天然良港是发展石材商贸的一个巨大优势,“要辐射北方市场,肯定是运到北边的港口,更加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在万国商贸城建设的前几年,当地政府还有各种政策优惠,将大大降低企业开发北方市场的成本。”
  适逢北京西联石材市场需要拆迁,位于“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黄骅,成为不少商户的选择,万国商贸城在北京的招商会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些商户,在北方都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一下子就给这个项目注入了活力。”吴国良说,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他对这次转型升级更加有信心,“届时,商贸城将形成集石材加工、贸易、运输、配送、餐饮、住宿、大型停车场等多位一体的航母级超大型综合石材市场,再造一个北方的水头。”
  适应经济新常态
  企业保持创新力
  转型升级,始终是吴国良作为企业掌舵者脑海里的一根弦。“目前的石材集中在南方,比如水头、广东银湖等地,但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已经在限制石材开采,对产业发展有了更加规范的要求。资源性产品都会逐步地往中西部转移,今后石材业的发展优势会在北方。”吴国良如此描述他对石材行业的看法,并表示“一个企业一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适应经济的新常态,要跟着国家倡导的转型、转移的战略脚步来走。”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常态”,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新常态”,这些信息都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再像以前的模式,一定会逐渐转型,所以企业要创新,要提高产品质量。
  他认为,国家现在把“创新”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企业实力衡量标准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不能没有创新。政府要用补贴或者奖励来激发企业的创新欲望,如果永远只会山寨,那么就永远无法超越别人。”吴国良说,经济有新常态,企业则应该有常态化的创新,“如今福建成为自贸区,对福建企业肯定是一个大利好,对于成长性的、知名的企业来说,都会有一种拉动的作用。”
  老一辈,不老思维
  在办公室沙发扶手上,整整齐齐地放着《泉州晚报》等党政报纸,上面有吴国良的老花镜,他说“都有看”。采访的那天,报纸上正好登了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他说从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到省里的会议,他一直在关注。“现在最时髦的一个词是什么?就是新常态。企业一定要理解好这个词,要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常态,要适应这种环境,相应地做出调整。”他说。
  这是一个带领华泰走过了27年奋斗历程的企业家,年纪也算比较大,但我却不想用“老人”来形容他。一个居安思危,敢于大手笔跨界尝试转型升级道路的人,无论如何是可敬可佩的,用“与时俱进”这样的词来形容他的思维都好像不够时髦了,“创新”、“升级”这些词语才一直都是吴国良思维的“常态”吧。如今,在经济的新常态之下,他也一定会带领企业“常新”。
  记者:万国商贸城打出了“南有水头镇,北有黄骅港”的口号。作为一个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您为什么如此有信心能够在北方打造出商贸的石材基地?
  吴国良:这个定位在业界是得到认同的,因为黄骅对于北方市场具有极大的聚集效应。今后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存在区域分割的,目前南方的石材行业已经在洗牌,出现了一系列并购的现象,北方的基地可以承载南方企业产业转移以及产能扩张的步伐。
  万国商贸城建成后,经营石材将达到5000多个品种,经营商户将达3000—4000户,从业人员8万—10万人。内部管理将实现水、电、闭路供应到位,金融、配套、饭馆、酒店、娱乐等设施齐全,集散中心将采用前展厅、后仓储的经营布局,实行仓储式直销经营。此外,黄骅当地具有土地优势、港口资源、政策扶持等等多项优势,并且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发展圈,今后还有更多的政策利好。这些都让我感觉非常有信心。
  记者:华泰在今年已经成为泉州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今后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展战略是怎么样的?
  吴国良:华泰为了进军资本市场,其实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了。由于今年年初国内中小板IPO刹车,所以才先到“新三板”挂牌。现在就是等机遇,中国资本市场对于“新三板”有很多的发展规划,可能就在“新三板”完成了股票转让,也可能通过“转板”上市。如今已经进入了“大金融”格局的时代,华泰一定不会落后的。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特别推荐
首页
数据库
品牌资讯
海丝泉州
专题频道
 二维码